文献保存地 :青海省档案馆
年代 :明代天顺二年(1458年)
(资料图片)
材质 :生铁
字数 :正面206字(17行),背面11字
尺寸 :铁券为圆瓦状,拱高11.8厘米,拱宽23厘米。面长37.5厘米,高21.2厘米。厚0.25厘米
重量 :1300克
来源 :1986年从西宁市城北区三其村李永蔚手中征集。李永蔚是金书铁券持有者李文的后裔。
此件“金书铁券”,是天顺二年明英宗赐予右军都督府右都督李文的,表彰李文边关作战的功劳。 正面所刻 206字,叙述了李文的功绩,以及所获 封赏 ,包括 免死特权 。 背面 刻有“若犯死罪,禄米全不支给”, 右上角 还刻一 “右”字 。
李文,早年一直驻守西宁卫。英宗复辟后,大赏 “夺门之变”的功臣,其中很多人浑水摸鱼,李文也在其中。不过,李文在之后的蒙古贵族侵犯大同、威远时,在前线屡立战功,因此再次受到英宗的封赏,被赐予“金书铁券”。
明英宗所赐的“金书铁券”规定,只给与李文一次免死的机会。这次机会,两年后被李文用掉。天顺四年冬天蒙古再次犯边,李文因防守不力获罪,被判斩监候,英宗免其死罪,给以削爵降职的处罚。
金书铁券,是封建王朝皇帝赐予功臣的“免死牌”。它呈覆瓦状,一式两份,分别由受赏者和大内保管。铁券两面都有文字,正面刻写功臣事迹,以及封赏内容,包括免死特权。背面刻写,犯死罪后俸禄上的惩罚,还在角上刻以“左”或者“右”,标有“右”的铁券一般颁发给受赏者。
对于免死的次数,以及是否惠及后代,历朝规定不同。唐朝时铁券发放频繁,而且免死特权惠及后代,免死次数多者达到十次。而明代铁券对于免死特权限制极其严厉,一般只赋予功臣一次机会。
一般认为,铁券是西汉开国之君刘邦所创 。当时称为 “丹书铁契” ,所刻文字图以朱砂,是皇帝与功臣的一种誓约。文献中只有简单记载,未见实物,具体内容无从知晓。
这种铁券发展到唐代时,所刻文字用黄金填嵌,因此被称为 “金书铁券” 。
目前所见最早的铁券,就属于唐代。 这件唐代铁券,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,它是乾宁四年唐昭宗赐予钱镠的。钱镠有九次免死机会,他的后代也享有三次免死特权。
明初,朱元璋奖励功臣,赐予铁券。所赐铁券就是依照于钱氏后人所藏的钱镠铁券。
目前存世最多的金书铁券,都出自明代,其中大部分是明英宗所赐。除了这件李文铁券,甘肃藏有一块天顺二年英宗赐予赵安的铁券,旅顺博物馆有一块正统年间英宗赐予沈清的铁券。
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两块明代铁券,同属一人,是成化年间明宪宗赐予朱永的。
金书铁券,是封建王朝免死制度的一种实物例证,目前存世品极其稀少。其上刻录的文字,可以验证史书记载的真实性,所以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。
2002年,青海省档案馆所藏的明代金书铁券,被列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。